品牌管理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致电

0574-87189651

或给我们留言
管理故事
您的位置:首页 > 品牌管理 > 管理故事

张鹏飞:18岁执掌2亿家业,他何以破局守业续写传奇?

发布时间:2025-07-31  点击量:25

 张鹏飞,泰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现担任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工商联常委、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温州市新企联会长等社会职务。

一场人生变故,让“18岁的掌门人”成为张鹏飞身上醒目的标签。高中毕业生临危受命接管年产2亿元的家族企业,少年总裁一路乘风破浪,传承父辈“做事先做人”的企业理念,在曲折中汲取宝贵经验,不断推进企业转型。从张鹏飞身上,可以看到新生代企业家的精气神,也可以看到民营经济的信心与韧劲。
从18岁接管泰昌集团至今,20年间,曾经茫然懵懂的少年总裁张鹏飞已成长为指挥若定的企业家。20年间,泰昌集团几经生死考验,又屡屡化险为夷。20年间,这家民营企业打破电力产业天花板,不断发展壮大,产品与服务走出国门,进入非洲、东南亚、南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新时代、新环境、新机遇之下,像张鹏飞这样的新一代浙商,正在继承和发扬“四千”精神拼搏的内核,为浙江经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少年总裁“懵懂五年、试错五年、回归五年、突围五年”
张鹏飞1985年出生,2003年3月,因为父亲的突然离世,18岁的他不得不搁置海外留学的计划,以高中刚毕业的人生履历接手一家总资产1亿元、拥有800余名员工的家族企业。
18岁,被许多人视为人生的重要节点。18岁的张鹏飞没来得及听听父亲的指导,也没来得及熟悉企业,就在一片茫然中临危受命,成为泰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观察、学习、勤奋,是唯一的选择。”回忆起刚接班时的岁月,张鹏飞坦言,与其说是压力,倒不如说是害怕和茫然。“刚接班时,我连北都找不到,直接被架在上面,内心充满无助。”
幸而公司领导班子团结,父亲的好朋友以及亲戚及时施以援手,才使权力的逐步交接和平稳过渡得以实现。
“我认为,那个时期最重要的就是树立信心,树立信心就是让各方对企业有信心。”往事历历在目,张鹏飞想起刚接班的时候,他参加的一个项目论坛上就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不少生意伙伴说,泰昌的老张总没了,大家担心企业内部混乱,会把项目干砸了;还有一种声音说,正是因为泰昌的老张总没了,我们才要给小张总订单,帮泰昌渡过这个难关,否则一旦没有订单,所有的上下游供应商、银行、员工一哄而上催款,企业马上就会垮。
“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打击还是支持,我觉得他们的做法都是正确的。”张鹏飞直言,经过了那个艰难的时间段后,他懂了一句话——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
和很多新生代企业家相似,张鹏飞刚接班的时候也想急于正名。2005年那段时间,企业“不差钱”。电力产业比较封闭垄断,企业受益于此,却也受制于此。于是,他开始尝试新的市场机会,把眼光投向农业项目。
那一年,他与朋友在四川投资100万元,开展大面积种植蓖麻防沙项目,试图把盐碱地变废为宝,但结果是颗粒无收。虽然那个项目是以个人名义投资的,但事后觉得挫败感很强,在后来的岁月他经常用这次失败的投资提醒自己——选择那些有能力可以把握住的机会。“失败其实是一个成长过程,在失败中成长比成功中成长更重要,交学费要趁早。”如今的张鹏飞,带有阅尽千帆的成熟,几段试错经验让他坚定做自己擅长的事——泰昌集团多年来一直深耕电网的输电线路,从低压到高压到超高压到特高压,现在正慢慢往数字化电网方向辐射。
受父亲影响,张鹏飞亦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在泰昌集团官方网站董事长致辞栏里,传承“做事先做人”的企业理念赫然在目; 在泰昌集团办公大楼,随处可见“用心智造,用心服务”的宣传语,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氛围。这正体现着浙商精神的代际传承。
张鹏飞认为,泰昌集团之所以有这样良好的发展态势,是因为父亲做人的成功,建立了“真诚、诚信”的企业文化,才能把员工的心凝聚到一起,才能在核心领导人突然过世的危急时刻,有一些正直、能力不错的经理人帮助他。
“在企业摸索了15年后,我才开始慢慢‘突围’。”近五年来,张鹏飞开始从家族关系、企业产品线等多个维度突围。
新生代企业家与“家臣、老臣、功臣”并不是简单的老板与员工、上级对下级的关系。新生代企业家接班后,如何平稳处理与元老们之间的关系对家族企业至关重要。
“我刚接班的时候,全靠老一辈们扶持。现在元老们慢慢都已经到了快退休的年龄,我这几年一直在突围家族关系,平稳处理元老们‘功成身退’这个过程,让新人慢慢上来。”张鹏飞解释,这当中又要考虑做事,又要考虑做人,这非常考验新生代企业家的智慧。
张鹏飞也开始从企业产品线突围,泰昌集团从原来电力铁塔的制造到输电线路的整体运维,“原来我们的电网巡检都是人工巡检,现在慢慢地都走向了智能巡检的时代,就是一键起飞、自动巡航、自动关航、自动数据分析,我们正不断在这个领域探索。”由泰昌科技开发的智能无人机系统,真正做到了人工到智检的科技转型,也标志着泰昌由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迈进。

进入新时代,互联网、数字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面临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张鹏飞认为,新生代企业家应该永葆创业激情,紧跟时代步伐,投身到国家发展事业的伟大潮流中去,做坚强的奋斗者,担负新时代赋予的责任。
“80 后”企业家带领集团“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
在张鹏飞接班的20年间,也正是中国电网改造不断升级的20年,以铁塔为主业的泰昌集团由此迎来高速的发展期。
虽然企业高速发展,但张鹏飞也有忧虑——由于铁塔产品质保期长达30年,电网配套的国内份额显得尤为紧缺。
2014年,泰昌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央企合作借船“出海”,正式成立海外子公司,开拓海外电力市场。目前,泰昌已在东南亚的马来西亚、非洲的苏丹等多个国家紧锣密鼓地开展项目,并在马来西亚、肯尼亚、刚果(金)、坦桑尼亚多地设立办事处,工程产品出口30余个国家,施工服务方面马来西亚500kV项目即将竣工,苏丹东部基金220kV/110kV输变电项目已开始进场施工。同时,泰昌集团与中国西电、中石油管道电力、中国建设、上海电气、平高电气国际公司等大型央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快泰昌海外工程EPC总包的进程。
“民营企业拓展海外业务不容易,业务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品牌认知度等各种问题。”张鹏飞感慨,30年前,第一代温州商人走到海外去遍地黄金,但是现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也全球化,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特别明显的优势,很难在当地立足
“在‘走出去’这个过程中我们吃过很多亏,做项目的时候对本土资源不熟悉,走过很多弯路、赔过很多钱。”张鹏飞谈及此处,沉吟片刻,“在这个小马过河的过程中,我们也慢慢摸索出了一套经验,哪怕是在海外发展,还是要立足于本土。
张鹏飞所说的立足本土,是指海外项目团队的管理层要用中国人,而一线员工要本土化。“电力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天气或人文政策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会影响项目进展,采用本土化资源,会大大降低成本。”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十年,作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新篇章。一路响应国家号召的泰昌集团,也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
泰昌集团从一家铁塔公司走向集团化,通过收购重组,旗下的控股子公司从0变成了9,公司业务从单一的水泥电杆、铁塔制造,延伸到了输变电设备、建筑施工、智能电网三大领域。
虽然“出海”不易,但是张鹏飞对于“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非常坚定。在他看来,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到了“全球化资源配置”的新阶段,目前已经有许多中国制造业“走出去”,主动嵌入到正在重构的全球供应链中,继续保持“话语权”。
在国内红海一片,在国外很多地方可能还是零的突破。如果你担心它,你就会失败;如果你拥抱它,你就会有成功的机会。” 张鹏飞坚定地说,“风大浪急,但水大鱼大,外面的世界可能很精彩。
我相信30年以后的企业,如果没有办法做全球的生意,没有全球性的思考、没有全球性的布局,会非常之艰难;未来的企业如果不从供给侧改革推进自己、改变自己,将会非常之艰难。
“出海”的过程中,理顺内外部关系非常重要。
2023年1月,浙江省委提出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打造更具韧性、活力、竞争力的“地瓜经济”。
泰昌集团将藤蔓伸向海外市场,正是当下浙商做大做强“地瓜经济”的缩影。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但根茎还是在这块土壤上,藤蔓是为了吸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发挥更多的光合作用。

 

作为新生代企业家的代表,面对新的形势,张鹏飞有新的选择。他背靠强大的祖国,壮大“地瓜”块茎,与央企“牵手”打造有实力有规模的“走出去”主体。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理顺集团国内外业务关系,跟大集团相互协作,加强与境外工商社团交流,实现优势资源有效整合,降低综合成本,让“地瓜”生长枝繁叶茂......

近年来,泰昌集团发力拓展海外市场,以之为新的增长点,其海外销售收入占比逐步上升到20%左右。
过去企业家的成功只要抓住一两次的机会,但是未来的企业,必须符合国家战略、担当社会责任、抱团发展。”在张鹏飞看来,这些都是新生代企业家一定要坚持的方向。
 “新生代浙商”秉承浙商精神书写自己的时代风云
现在的泰昌集团,已经是电力领域和建筑行业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
然而,张鹏飞却觉得远远不够:“我们这批新生代企业家的发展,不仅关乎自家企业的发展,也事关浙江的当下与未来,要不断提升自己,朝着把企业打造成名企、把自己造就成名家的方向奋力拼搏。”
张鹏飞分享了他和父亲的一段对话。
那是在他少年时期,当时父亲问他:“你这辈子想干点什么?”少年张鹏飞回答说:“创业挺累的,我这辈子就想上上班。”父亲很坚定地对他说,老一辈温州创业者都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因为创业就是离不开艰苦奋斗,“人生在世,要有雄心,就是要轰轰烈烈,干点事业。”
年少的张鹏飞不懂父亲艰苦创业的坚守,直到变成企业“掌舵人”之后,张鹏飞带着泰昌集团几经生死考验,又屡屡化险为夷。他开始“血脉觉醒”——浙商精神是刻在DNA里的
浙商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商帮之一,有着独特的内涵和强大的基因,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先行者” 作用。
改革开放40余年,在“四千”精神的激励下,广大浙商敢为天下先,造就了鲁冠球、步鑫生、宗庆后、徐冠巨、南存辉、李书福等一大批叱咤商海的风云人物,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浙商精神。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浙商精神也体现了不同的内涵。
张鹏飞还分享了一个故事。在他刚当选为温州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新一届会长的时候,每当大家讨论以何种形式聚会时,他总是会用一种“着急”的语气说,“吃饭、唱歌有什么意思,我们可以聚在一起讨论具体项目,让每个人畅所欲言、互相印证;也可以通过青蓝新学请知名温商讲课......”
张鹏飞多次组织带领多位新生代温商赴世界各地考察调研,在他的倡导下,成长与学习成了温州新生代企业家们互动的主题。
其实过去20年我非常之忙,但是我永远没有停止过在全世界各地区学习、交流和思考,在我脑子里面,没有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分,没有大企业和小企业之分,只有好企业和坏企业之分。”张鹏飞一直倡导新生代企业家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融合。
“我觉得浙商聚在一起,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来自同一个家乡,而是我们有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永不停止创新、永远坚持努力、不断拼搏的浙商企业家精神。”张鹏飞认为,老一辈浙商以勤为本,而新生代浙商则要勤在脑力;老一辈浙商往往喜欢单打独斗,新生代浙商普遍愿意融合发展、倡导群体作战。
“善学习、勇创新、守诚信、重担当。”这是张鹏飞对新时期浙商精神的理解,也是他作为新生代企业家,从上一代企业家身上学习到,并将一直传承下去的宝贵品质。

 

风起云涌,潮起潮落,某种程度上,一部企业家交替登场的风云录,就是一部中国企业的蓬勃发展史。可以预见,在新时代浙商精神引领下,新生代企业家将续写属于自己的时代风云。

Responsive image

热线电话

0574-8718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