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晓东:在细节中寻觅智造的真谛
发布时间:2025-08-08 点击量:81在宁波东部新城,坐落着一家外观颇具学院风的企业——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韵升,这个名字自带一种蓬勃向上的势头,与东部新城欣欣向荣之气质相得益彰。
步入公司展示中心,企业之“韵”扑面而来。这显然是一家底蕴深厚的企业。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架精致的八音琴,随着音筒的转动,音板上的音键能奏出清脆悦耳的旋律。接着深入展区,钕铁硼磁体、磁组件以各式各样的形状陈列其中,能应用于诸多场景的伺服电机亦仿佛在宣告着其在工业领域的卓越作为。
随着参观的逐步深入,这家企业发展的脉络在人的脑海中逐渐明晰。1991年,从八音琴产业起家;1995年,开始进军稀土永磁材料领域;1998年,司名从“韵声”更改为“韵升”;2008年,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0年,被列入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和“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
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韵升股份从“制造”走向“智造”,稳步前行,如同“十年磨一剑”。
迈向“智造时代”的过程中,韵升股份如何在创新路上抢抓机遇?公司董事长竺晓东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极富哲思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公司展示中心里呈现有这么一句话“中国制造,最终只能出卖有限的资源;而中国智造,掌握自主的核心技术,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无论是白手起家研发八音琴,还是转型深耕稀土永磁材料,创新一直是韵升的发展主线。而这个创新落实到具体实践中,便是钻研以及学习与思考。
在竺晓东看来,学习与思考是人与人认知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科研创新成果正是基于大量学习与思考产出的。他坚信,点滴的学和思终将汇聚成“水滴石穿”的力量。诚如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创新的质变,总是由微观上的量变所推动的。
“宏观的创新很难,创新创造基本都是在微观层面。”竺晓东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结合企业实情,他在把握创新研发微观与宏观的关系方面,有着独特的策略。与其他企业中心化模式不同,韵升建立了贯穿产品全流程的三级研发体系。
第一级别是基础面的研发,即开发平台产品。以公司研发中心为主体,主要负责公司重大新产业、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研究;第二级别是各产业应用端产品的开发。各子公司的技术部门就所在产业的具体产品进行开发和技术升级;第三级别是与生产制造相关的装备和工艺研究改善。在基层一线,以工人技师为主体开展全员创新,围绕提高效率、降低能耗等内容,推动进步。
在这三级创新体系中,自下而上反馈问题的机制难能可贵。创新源于包容,这种机制正是得益于韵升这样一个包容的环境。
“最上层要做的是确定方向,中间层讲的是具体应用路径选择,最基层讲的是工艺和装备的完善与执行。既要自上而下,也要自下而上。”竺晓东说道。
“经营企业,淀积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思想和文化。”   除了创新之外,文化在韵升的发展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企业大堂中,由创始人竺韵德书写的“两个尊重”格外醒目:“做一个受社会尊重的人,建一家受社会尊重的企业。”   对于“两个尊重”,竺晓东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干部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为社会创造出价值,这便是“做一个受社会尊重的人”的其中一条衡量标准。一家企业能为社会发展创造价值,那么这家企业自然就是受社会尊重的企业。   “工作和生活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要把自己的每一天用好,让自己每一天、每一小时在利他。”   以最朴素的社会责任做人做事,“两个尊重”的企业文化也成为了韵升迈向“智造”的导航,引领着韵升穿越市场的周期。正如,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那般。   “父亲自创立韵升以来,一直教育我们要有社会责任和担当。要利他,要为社会创造价值。”   韵升先后在八音琴、钕铁硼领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十余项,获得核心发明专利数129项,先后完成国家863项目六个。   而在如今的主业领域,韵升股份不仅在工艺方面研发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关键技术,率先开发出N55系列高性能磁体、无/低重稀土高性能磁体,且掌握了调控重稀土元素在磁体中的分布的晶界扩散技术,产品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各个细分应用领域全球市场占有率长期排名第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竺晓东作为浙商“创二代”,其接班之路用“乘风破浪”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乘风,是站在父辈的肩膀上看世界,拥有创业精神、基业、经验的坚实积淀;而破浪,则是面对市场与时代风云变化,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姿态,闯出一片新天地。   竺晓东说:“我父亲是一位科学家,获得了多个产业的国家级奖项,这在民营企业里很少见。我们这一代要做的,是要把一代企业家的优良传统传承好,同时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发挥好特长。”   竺晓东自美国求学归来后,就坚持在基层一线历练。“我回来以后主要是到各个子公司去实习。此前求学放假期间,我回国也会到工厂实地探究制造业,理解制造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回忆起这段经历,竺晓东坦言,从产品到产线再到整个生产车间,他在基层历练中对制造业全流程越来越熟悉,很多工作变得得心应手。   但接班相当于“二次创业”,其复杂程度不言而喻。对于正式接班,竺晓东依然“抽丝剥茧”,核心终归于知行合一。   “创业有创业的艰辛,二次创业有二次创业的难题。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简单的,无非就是要自己去实践,要有学习能力。只有坚持学和思,才能有所收获。”竺晓东坦言,“二代创业,关键在于如何把父辈精神传承好,真正把父辈思想精髓认知到位,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这不单单是关乎我们现在怎么生活、怎么生存,也是关乎我们后代的未来。”   接班以来,在竺晓东的带领下,韵升股份硕果累累,产品不断向国际化、智能化挺进,产业链不断向上下游延伸。   面向未来,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竺晓东依旧不惑、不忧、不惧。   “国际环境在发生变化,行业环境在发生变化,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靠的是我们不断学习和思考。”竺晓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