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管理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致电

0574-87189651

或给我们留言
管理故事
您的位置:首页 > 品牌管理 > 管理故事

励祥敏:知道要做什么,永远比知道怎么做重要

发布时间:2024-09-13  点击量:213

 作为中国零担货运企业届的代表人物,物流老将励祥敏对行业水温尤为敏感,从90年代进入零担货运行业,到千禧年代设立物流基地开展网络化运营模式,再到如今自建冷链智慧园区切入全温区供应链仓、运、配一体化管理,他很清楚自己该带领中通游向哪里。

创业近30年,励祥敏把中通物流从一家由50平方米办公室、一辆二手货车、四五个员工组成的托运部,变成了拥有17.6万平方米仓储面积、近200辆货运车辆、关联4800余人从业人员、年营收近10亿元的国家AAAA级综合型物流企业集团。他和中通物流的发展轨迹,是时代发展和个人奋斗的重影交叠。

草莽年代

服装厂销售员顺势入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帮裁缝让宁波成为时尚之都、东方霓裳,服装是彼时热气蒸腾的行业,励祥敏也在这样氛围下进入宁波一家服装厂从事销售工作。随着工作深入,励祥敏发现,市场经济起步阶段,产品供不应求根本不愁销路,真正制约企业发展的是交通、是运输。

彼时,中国高速公路建设进程缓慢,铁路运输成为满足物资流通的单一运输方式。然而铁路运力十分紧张,运输有名额“计划”,企业没有计划份额,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能干等着。“铁老大”称霸的年代,很普遍的现象是,谁能拿到铁路运输“计划”,谁就能赚到钱,走南闯北跑销售的励祥敏感受最为明显,于是他萌发了做铁路“货代”的想法。头脑灵活的励祥敏很快付诸行动,为奉化、象山一带从事海产品加工的冷冻厂代理铁路冷藏车运输,高峰时期,每年经他安排的铁路冷藏保温车占到了铁路宁波北站的60%以上,帮助诸多冷冻厂解决出货难困境的同时,他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到90年代中,公路运输行业两个关键变量逐渐发力:一是国有公路运输公司改革,机制向民营企业开放;二是高速公路建设提速,全国路网初现雏形。“民营运输公司迎来了春天”,励祥敏预判,范围更大、机制更灵活的公路运输,必将孕育更加广阔的市场。基于此,1996年,励祥敏拿出此前积攒下来的几千元,在江北区人民路找了间50平方米的办公室,买来一辆二手货车,请来三四个人,挂牌成立了甬通货物托运部。中通物流的故事,从这里开始延展。

 

励祥敏的创业起点是在一个市场规则有待完善的草莽年代,江湖水深,学会识势、顺势、借势显得十分重要。初期在火车站、码头闯荡时,作为“新人”他靠借势免去了许多麻烦;创立甬通时买来的那辆二手货车,卖家是宁波企业音王,接手货车时,励祥敏顺势揽下了企业的运输业务,揽来了甬通的“开门红”。在那片属于勇敢者的“乐园”里,励祥敏人如其名,用机敏淘来了中通物流的火种。

基地时代

以信息化拓荒现代物流

 

“先把宁波市场拿下,再想后面的事。”企业刚成立时,励祥敏心里首先想着的是如何打通宁波发往全国的运输通道,这是甬通名字的来由,兴许连他自己也想不到,没过多久“后面的事”就接踵而至。

托运部成立后,励祥敏单枪匹马打通了宁波到武汉的零担运输专线,并大获成功,但宁波企业都有货发全国的强劲需求。“尽快满足市场需求,抢先打通运输通道”,励祥敏敏锐地感受到了商机,认识到单线运输的局限性,并提出“多线并举”的策略,陆续开辟宁波到广州、深圳等珠三角专线、沪苏锡常宁等长三角主要城市的运输专线,同时宁波到东北、西南、中南等一些主要城市的线路也相继开通。他将此时的甬通货物托运部改名中通联运公司,提出“货托中通,物畅其流”的品牌语,志在寻求更加宽广的全国市场。

 

 

 

2000年前后,励祥敏逐渐接触到“物流”概念,在义乌考察“物流基地”时,基地高效运作、集约式的物流模式让他大受启发。回到宁波没多久,励祥敏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成立了宁波市第一家以物流命名的物流企业,同时在江北区上马了宁波第一个物流基地。基地的建立,让宁波拥有了一个物流大市场,需求方在一个场地就能完成对全国范围内的货品转运,极大方便客户发货的同时,结束了宁波物流企业单打独斗的局面,整合出一股强大的物流运力。此外,励祥敏还提出物流“特许经营加盟店”的概念,让基地的组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中通联运也在那时正式更名为中通物流。

基地建设让企业发展全面提速,中通物流品牌迅速建立、业务范围急速扩大,但与之而来的是令励祥敏深受困扰的管理问题:在激增的货量车流中,如何高效完成车辆和货品的调度安排。

励祥敏在赴日本考察后,最终找到了方案——前瞻性地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想法。在当时,他的思路还很简单,先做“单机版”,用电脑快速统计出货量,再根据车辆进行匹配。随着企业的发展和问题的深入,中通物流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一张即时更新的“物流网”成了励祥敏的首选。彼时,中国互联网还处于起步阶段,运输类应用一片空白,他就从深圳高薪聘请技术人才自主开发,网络版物流管理系统在中通体系内快速应用。中通物流也因此成为国内第一批开展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民营物流企业。

时效性是每一个物流企业都在追求的指标。先进技术给中通物流带来的红利肉眼可见,在信息化的加持下,中通物流运转效率不断提高,企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2000年到2011年,企业积极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提供储运一体的专业化服务,相继在宁波、杭州、台州、金华等地建设物流基地,并在全国布局网点300余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国内物流网络,中通物流也因此成为物流行业的区域龙头。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中通物流还不断夯实物流园区、物流网络、物流干线的拓展和布局,形成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天网和地网,发展触角延伸至浙江省以外的山东、福建等外省区域,打造全国物流园区的宁波品牌。

多元未来

知道要做什么 永远比知道怎么做重要

 

国内零担物流是一个竞争充分的赛道,当下,这条赛道上的玩家已经进入存量整合阶段,中通物流如何在行业集体内卷的下半场跑出好成绩?励祥敏的解题思路是:拉长服务链,在增值服务上深耕,同时探索多元未来。

比起“怎么做”,励祥敏永远更在意“要做什么”,这种基于预判趋势做出的方向选择,让中通物流走到了今天,也引导着企业走向明天。在产业链上持续发力,这是励祥敏为中通物流定下的主业发展基调,纵深推进、不断延伸专业化物流服务,发展供应链管理。以此为指引,中通物流大力投入冷链供应链建设,投资3亿元,兴建了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的城市智能物流(冷链)项目,不断拓展冷链物流、仓储、配送、加工、贸易等产业服务,为搭建服务国内国际二大市场的冷链交易平台而砥砺前行。

“逆向物流”是励祥敏的另一种解题思路。在他看来,商品有生命周期,以空调为例,商品正向物流囊括仓储、运输、派送、安装等服务。反之,空调寿命到期后涉及的旧家电回收利用中,物流也是重要的流程,可以产生链接的地方有很多。励祥敏用这种思维付诸实践的是循环产业,以二手车出口贸易、报废机动车和家电回收利用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等为切入口,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目前,他投资1.2亿元兴建的循环产业机动车智能拆解项目即将投产,在加快设备更新和车辆淘汰回收利用的新一轮发展机遇中争得先机。

介入汽车后市场,就是励祥敏亲自落实的“逆向物流”布局。宁波拥有全国知名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在二手车回收利用的过程中,物流占据了很高的成本,这些别人眼里的短板恰好是励祥敏的强项。中通物流收来二手车,整备处理好后,一部分销往国内,另一部分则是漂洋过海运往中亚和第三方国家。这种发挥长处、把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绿色循环事业,是中通物流“逆向”发展的完美选择。在励祥敏计划中,报废机动车、旧家电、新能源电池等的回收利用,都可以是中通物流实现绿色、环保、低碳产业发展的路径。

“企业想要持续发展下去,不想做大或做强是不可能的。只有自己不断做强做大,才能继续发展下去。”同时,励祥敏也不放过让企业壮大的一切可能,影视文创、科技投资、金融贸易,他以物流不断延伸着企业的边界。

作为江北区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作为民营企业家,发展自身企业的同时,扎根热土的励祥敏也坚实扛起社会责任:提供就业岗位、建立慈善基金、参与公益活动、关爱弱势群体、开展对口支援帮扶等,多年来,中通物流广受着各方好评。“为社会创造价值,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值得一提的是,励祥敏还凭借行业优势建立了市级应急物资运输中转站、市级道路运输应急保障队伍、市级交通战备货运保障大队,在新冠疫情应急保障、粮食应急保障、救灾物资保障保供、农副产品应急保障等应急保障方面发挥着积极的贡献。

“诚信、专注、使命感”,这是励祥敏创业的关键词,他始终认为诚信是企业的基石,专注度决定企业高度,而使命感决定了创业者能带领企业走多远。物流行业大洗牌的今天,励祥敏能带领企业走到什么高度我们尚未可知,但坚定初心、清晰布局未来的中通物流一定能在行业里占牢自己的一席之地。

 

 

Responsive image

热线电话

0574-8718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