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美赵磊:以人文之光绘就中国制造的温情底色
发布时间:2025-05-20 点击量:6夏日的安吉北山工业园,阳光透过浙江纳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大楼的玻璃幕墙,在实验室的色卡墙上折射出斑斓光晕。浙大管院EDP中心孙建平老师带领校友联谊会秘书处踏入这家从事环保型高性能水性颜料色浆和UV功能性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新三板企业的"色彩王国"时,董事长赵磊刚送走当天的第五批客人。这位被员工称为"追光者"的企业家,用略带沙哑却热忱的嗓音,为母校师友揭开了纳美如何以"好色者"的执着与温情,在全球化竞争中书写中国制造的别样篇章。
办公区世界地图上,泰国曼谷、巴基斯坦拉合尔、越南胡志明市的标记格外醒目。在水性色浆领域行业地位稳居全国前三的纳美早已把拓展方向铺向了海外。"我们的出海不是简单建厂,而是用技术换市场。"赵总轻点触控屏,展示纳美独创的"四人管理矩阵"——每处海外基地由中方派遣的总经理、销售、技术、财务核心团队坐镇,像精密调色的配方,确保中国智造基因的纯粹性。
数据背后是战略定力:海外市场贡献30%销售额,以“国千”、“省千”人才为核心的30人研发团队手握28项发明专利(含国际专利2项),参与制定19项国家级行业标准,生产自动化率达80%以上,公司自成立以来复合增长率25%以上。从瑞士巨头垄断的种子胞衣涂料到光伏降温涂层,每一项突破都在重塑行业标准。"真正的全球化,是让中国技术成为世界刚需。" 玻璃幕墙外,赵总儿子正与欧洲客户视频会议,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硕士的背景与父辈实业家的气质交融,恰似纳美"技术+资本"双轮驱动的缩影。
"其实人在一天中的有效工作时间一般不会超过4小时,效率才是最重要的。"这位推崇德鲁克管理哲学的企业家,正用35小时工作周目标,向传统制造业的"汗水逻辑"发起温柔革命。
走出厂区,看着研发大楼的灯光与健身房落地窗交相辉映,赵总徐徐吐露心声:“我们现在想的不是做规模,而是做服务,做百年企业,让员工开心健康,让企业长久稳定。”
当科技创新遇见人文关怀,制造业的叙事可以如此温暖。正如那间为员工提供定制化小菜的食堂,在工业4.0的宏大叙事里,始终为平凡人的幸福感保留着温度。
返程车上,孙建平老师感慨:"EDP课堂上的专精特新理论,在这里变成了可触摸的生活哲学。"或许,纳美的真正启示在于:当企业把对人的尊重写入研发代码,把社会价值融入商业基因,那些关于基业长青的命题,自会呈现最本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