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久久为功
发布时间:2024-09-14 点击量:207入行15年,跨越南北几千公里,从支行到分行、分行到总行再到参与筹建新分行,从基层到中层管理,每一个岗位都始终初心如故——在平安银行宁波分行,葛嘉迪的名字代表着很多种身份,是部门老总、是资深员工、是敬业如命的工作狂,是有求必应的万事通,每一种身份背后都有一份他与平安的“羁绊”。而从这些故事里,你或许能看到一群宁波“平安人”的缩影。
践行“价值最大化”
是平安人深入骨髓的企业文化认知
葛嘉迪是上海人,然而从2007年入职平安银行前身的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之后,他就有了两个“家”,一个是他和妻女在上海的家,另一个则是平安需要他的地方。
后者的落脚点,随着葛嘉迪工作身份的变化,一直在变。从繁华摩登的黄浦江边,到历史悠久的内蒙首府再到欣欣向荣的三江口畔,葛嘉迪带着一个平安人的信念征战南北,15年间在前、中、后台每一个不同的岗位上,他践行自己对于这份工作的初心。
葛嘉迪目前担任的是平安银行宁波分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8位同事和他共同组成了这支衔接“前后台”的团队。部门主要的工作是赋能产品,助力其他兄弟部门开展业务以及绩效统计管理。“在平均年龄35岁的公司里,我们这支队伍的成员都是老兵了。”
按理说,公司部属于一个“内敛”的中台部门。但“好动”的葛嘉迪认为团队不应该单纯只是一个汇报统计的部门,更该是个主动赋能,为业务一线的兄弟姐妹更好地冲锋陷阵提供“火力支援”的部门。
因此,公司部开始有了全新的战斗模式。“深切了解每个部门乃至每个岗位的需求,并贯彻‘首问责任制’,以解决问题为先导,负责到底,以此践行‘价值最大化’。”——在他看来,“价值最大化”的践行也是深入公司团队骨髓的,亦是促成整个平安砥砺前行的最大动能。 领头雁的“飞行状态”
决定了一个团队的“飞行效率”
飞行18000多公里
做一个平安新价值文化基因“布道者”
“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曾为企业文化下过这样的定义:一个企业有看得见的部分和看不见的部分。看得见的部分,比如说厂房、设备、技术、人才,甚至包括领导人的管理能力。而看不见的部分,就是经营者和员工所拥有的思想、价值观、员工的积极性、归属感、互相之间的信任程度和沟通协调等等,这些也就是所谓的企业文化。
如果说企业是身躯,那么企业文化便是“灵魂”。正因为有“魂”,从此不管岁月如何流逝,人员如何更迭,“身躯”将获得永存的能量。正如马明哲说过,“平安能走多远,取决于平安文化基因的传承能有多远。”
当然,企业文化是种很微妙的存在,很多时候它需要依靠一种传承,像是有人播种,才能发芽,长开,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打开葛嘉迪的航旅纵横,一朵“大莲花”加一个“三角形”构成了他这几年的行动轨迹。从基层到中层,在15年的履历中,葛嘉迪将平安的文化融入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并成为一种人生态度,让他乐于去分享这些经历和感悟。
3年时间,300多次,18000多公里的飞行里程,见证了葛嘉迪利用业余时间为全国的平安伙伴们演讲、授课的点滴。而此时的他,不是叱咤风云的“葛总”,倒更像是一个谆谆的“布道者”,不辞辛劳,不远千里,将自己的成长与收获、将对平安文化的理解和参透,将满腔的热情,化作三尺讲台上的每一句分享、互动。而这一切不仅是因为他自己对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更因为他觉得这样的传承很重要。
“我在平安所积累和获得的,相信对其他人来说也会带来一定启发。所以我很乐意做些分享给大家,特别是那些新员工,希望我的履历可以为他们‘垫’出一个更高更稳的平台,让他们在平安的舞台上,拥有更多更快的成长。而反过来,他们的成长也会是平安的成长。”葛嘉迪说,在接下来的15年,自己还将继续自己这项额外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希望能把平安文化传导到每个“平安人”地方。
“经营之神”稻盛和夫曾为企业文化下过这样的定义:一个企业有看得见的部分和看不见的部分。看得见的部分,比如说厂房、设备、技术、人才,甚至包括领导人的管理能力。而看不见的部分,就是经营者和员工所拥有的思想、价值观、员工的积极性、归属感、互相之间的信任程度和沟通协调等等,这些也就是所谓的企业文化。
如果说企业是身躯,那么企业文化便是“灵魂”。正因为有“魂”,从此不管岁月如何流逝,人员如何更迭,“身躯”将获得永存的能量。正如马明哲说过,“平安能走多远,取决于平安文化基因的传承能有多远。”
当然,企业文化是种很微妙的存在,很多时候它需要依靠一种传承,像是有人播种,才能发芽,长开,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打开葛嘉迪的航旅纵横,一朵“大莲花”加一个“三角形”构成了他这几年的行动轨迹。从基层到中层,在15年的履历中,葛嘉迪将平安的文化融入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并成为一种人生态度,让他乐于去分享这些经历和感悟。
3年时间,300多次,18000多公里的飞行里程,见证了葛嘉迪利用业余时间为全国的平安伙伴们演讲、授课的点滴。而此时的他,不是叱咤风云的“葛总”,倒更像是一个谆谆的“布道者”,不辞辛劳,不远千里,将自己的成长与收获、将对平安文化的理解和参透,将满腔的热情,化作三尺讲台上的每一句分享、互动。而这一切不仅是因为他自己对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更因为他觉得这样的传承很重要。
“我在平安所积累和获得的,相信对其他人来说也会带来一定启发。所以我很乐意做些分享给大家,特别是那些新员工,希望我的履历可以为他们‘垫’出一个更高更稳的平台,让他们在平安的舞台上,拥有更多更快的成长。而反过来,他们的成长也会是平安的成长。”葛嘉迪说,在接下来的15年,自己还将继续自己这项额外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希望能把平安文化传导到每个“平安人”地方。
这两年,黑天鹅事件的降临让所有国人的生活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变化。而今年春季上海疫情的爆发,也让葛嘉迪这个在外工作的上海人也有了一段难忘的经历。
3月14日上海疫情严峻。当时他正在宁波,医院工作的妻子则因为一线缺人而被紧急抽调,而一直替他们照顾孩子的葛嘉迪的父母,则被封在了自己的小区里。一时间,9岁的女儿成了“留守儿童”独自在家。不过女儿表现出来的懂事,让葛嘉迪欣慰。
“当时我们心里是非常着急焦虑的。没想到孩子说只要妈妈帮她叫好外卖就可以了,其他她自己能搞定。然后当天给我发了两张图,一张是她在上网课的,另一张是她抱着自己最爱的娃娃,还做了张贴纸‘一个人也很快乐’。意思说让我们放心,她一个人能处理好。最后,孩子一个人过了好几天。”看着孩子出乎意料的表现,葛嘉迪心中泛起复杂的情绪——既为孩子的长大感到欣慰,也为家人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不在身边,心生内疚。
“其实我觉得自己对家庭亏欠挺多的,从2017年参与筹建呼和浩特分行开始,我留在家里、照顾家人的时间就变得很少了。孩子9岁,我就有5年不在她身边,可以说是缺席了她的成长。但是很庆幸的是,我太太和家人都非常支持和理解我。”葛嘉迪表示,尽管妻子不是平安的员工,但也非常认同平安的文化理念,对他更是十分理解。“而这也成为我最重要的精神支持和力量来源,让我可以专注于工作。”
马克·吐温曾说过,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入职15年,葛嘉迪将自己的初心与平安新价值文化交融在一起,书写成了一份老平安人的“表白”。他说,平安教会他做个“专业”的人,除了有专业知识、还有专业精神,而以高度的专业化精神履职,这也是平安新价值文化的体现,也正是平安人履行的这种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让平安的服务不断提升,从而真正践行“专业让生活更简单”。“下一个15年,我希望自己还能以一个平安人的身份,和同事们并肩战斗,践行平安新价值文化,不忘初心,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