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管理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致电

0574-87189651

或给我们留言
管理故事
您的位置:首页 > 品牌管理 > 管理故事

陈增庆:从专业到卓越,从责任到分享

发布时间:2025-07-07  点击量:4

 陈增庆对职业经理人的理解始于“专业性”。他认为,职业经理人首先必须成为专业的人,再进一步成为专家,这是为企业提供可持续贡献的基础。这种观点直指职业成长的核心——没有扎实的专业能力,任何战略或愿景都难以落地。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专业能力的积累并非一蹴而就。

从早期主动阅读经营管理书籍,到工作后通过职业测评明确自身优势并转向管理岗,陈增庆始终将专业学习视为职业发展的基石。他提到,职业经理人需要像冰山理论描述的那样,不仅关注“冰山上”的显性技能,更要通过测评等手段挖掘“冰山下”60%-90%的潜在特质,如性格和能力倾向。这种对专业深度的追求,使得他能够在技术岗和管理岗之间自如切换,最终成为企业发展的引领者。

职业成长离不开规划,但也需要灵活应对变化。陈增庆的职业生涯经历了从“自我实现”到“责任驱动”的转变。早期,他通过主动设计职业路线,比如利用测评工具匹配兴趣与能力,实现从技术到管理的转型;后期,随着行业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他的角色逐渐转向推动公司产品与服务升级,成为企业发展的合伙人。

他特别强调“知己知彼”的重要性:既要清楚自身的优势,也要敏锐捕捉外部环境的变化。这种动态调整的能力,让他避免了盲目摸索的陷阱,始终走在职业发展的快车道上。对于年轻人,他建议摒弃“木桶原理”,聚焦自身长处,通过测评明确方向,减少试错成本。

在陈增庆的职业词典中,“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词。无论是早期通过电驴下载培训课程,利用通勤时间充电,还是现在通过自媒体和行业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他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

他的学习方法也值得借鉴:快速建立书籍知识模型、利用碎片化时间刷专业视频、以身作则营造家庭学习氛围。这些习惯不仅让他个人受益,还带动了团队和家庭的成长。他提到,职业经理人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尤其是在为高校学生讲课或与年轻员工交流时,新案例和新视角的引入迫使他持续学习。这种以输出倒逼输入的方式,让他的知识储备始终处于行业前沿。

陈增庆的职业哲学中,分享不仅是义务,更是成长的催化剂。他坚持讲课和公开分享,认为这是职业经理人“服务者”角色的体现。通过分享,他不仅带动他人成长,还倒逼自己更新知识体系。

 

他特别提到,与95后、00后员工的交流让他更理解新一代的思维模式,从而优化企业管理方式。这种开放的心态和服务的意识,让他超越了传统“领导者”的局限,成为员工赋能和企业发展的推动者。

作为宁波职业经理人群体的一员,陈增庆对宁波职业经理人的优势与不足有着深刻洞察。他认为,宁波实体经济活跃,尤其是制造业领域,为职业经理人提供了管理与技术双赛道的发展平台。然而,他也指出,宁波家族式企业较多,职业化程度与上海、杭州相比仍有差距。部分职业经理人存在“埋头苦干却跟不上老板思路”的问题,缺乏系统性学习和跨平台交流,导致战略视野不足。

传统观念认为,职业发展要“补短板”,但陈增庆更主张“扬长避短”。他建议年轻人通过科学的职业测评(如MBTI、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精准识别自己的核心优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赛道。例如,逻辑分析能力强的人适合战略规划或数据分析岗位,而人际交往能力突出的人则更适合管理或市场拓展方向。

他强调:“职业发展不是修‘木桶’,而是打造‘长板’。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你在某一领域的不可替代性,而不是面面俱到却毫无亮点。”因此,年轻职业经理人应尽早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在该领域持续深耕。

 

陈增庆的职业成长之路,是一部关于专业性、规划、学习与分享的生动教材。他的经历告诉我们,职业成长不是简单的职位晋升,而是能力、视野和责任的同步提升。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唯有保持专业深度、动态调整规划、坚持持续学习、勇于分享服务,才能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对于每一位渴望成长的职业经理人来说,陈增庆的故事不仅是一种启发,更是一份值得反复研读的职业指南。

Responsive image

热线电话

0574-8718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