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永定:共生破界,厨心筑梦
发布时间:2025-07-08 点击量:2在方太集团近30年发展脉络中,诸永定的身份始终超越传统职业经理人的范畴。他将自身定位为“企业事业的共建者”,而非单纯的战略执行者:“当职业经理人将个人理想嵌入企业使命,职业便升华为可持续的事业,这是驱动长期价值创造的核心逻辑。”
1991年毕业于工业自动化专业的诸永定,初入国企便展现出对技术趋势的敏锐洞察。1994年,受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邀约加入方太前身企业时,正值企业面临赛道抉择:在变频器、点火枪等短期盈利项目与厨房电器长期赛道间,他果断选择后者:“变频器技术受制于外企,而厨房电器直面中国家庭需求,是能真正沉淀技术价值的领域。”
这一选择背后,是对“职业与事业共生”的深刻认知。诸永定回忆,当茅忠群提出要“打造中国人自己的高端厨电品牌”时,他看到了技术理想与商业愿景的共振点:“我们不是在为某个人打工,而是在共同完成一个‘中国品牌全球突围’的事业。”这种共识,奠定了他与方太长达30年的共生基础。
诸永定将“事业经理人”的内涵解构为立体化坐标系:使命共生:认同方太 “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的愿景,将个人职业目标锚定在“用技术创新重构中国厨房生态”;能力共生:从工业自动化技术跨界至厨房电器研发,主动学习用户洞察、场景化产品定义、全球化供应链管理等复合能力;精神共生:以“方太文化传承人”自居,将中华优秀文化中“仁”“义” 等思想融入管理实践,秉承“人品、企品、产品三品合一”的核心价值观。
这种定位使他在企业多次战略转折中始终站在创新前沿。2000年前后,当行业陷入“模仿外资品牌”的同质化竞争时,他力主走“本土化高端化”路线:“真正的高端品牌,必须建立在对本土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之上。”
诸永定的职业轨迹,完整映射了方太从区域小厂到行业龙头的蜕变,可划分为三个战略阶段:
技术破局与赛道锁定。作为早期核心技术骨干,他主导了方太第一代吸油烟机的研发。针对当时市场“重参数轻体验”的弊端,他带领团队深入厨房观察烹饪全流程,提炼出“深型静吸”技术概念。当企业管理层提议涉足微波炉、电饭煲等多元化产品时,诸永定坚持:“高端品牌的根基在于专业深度。”1996年,方太第一代吸油烟机上市,以“静音、深吸、易清洁”三大卖点迅速打开市场,奠定品牌技术口碑。
需求重构与标准引领。面对外资品牌对高端市场的垄断,诸永定提出“技术本土化创新”战略。2005年,他主导研发的水槽洗碗机成为行业转折点:“西方洗碗机适合西餐餐具,但中国厨房需要洗果蔬、洗碗、节省空间的一体化方案。” 为验证需求,他带领团队调研500余户家庭,发现90%用户抱怨“洗碗麻烦”却嫌传统洗碗机占地方,创新性地将水槽与洗碗机结合,开创“中国洗碗机新物种”。这一阶段,他推动方太建立“用户痛点-技术翻译-场景验证”的创新模型。
文化输出与全球布局。随着方太跻身全球厨电第一阵营,诸永定的重心转向技术生态构建与文化价值输出。在产品端,他将烟机、灶具、蒸烤箱与智能橱柜深度融合,提出“厨房空间解决方案”概念;在研发端,建立“研发投入无上限” 机制,坚持每年将不低于5%的营收投入研发。在文化端,主导“中华优秀文化进企业”工程,推动设立“方太学校”,将“孝慈仁爱”理念融入员工培训与管理流程。“当企业规模突破百亿,职业经理人的使命从‘创造产品’升级为‘定义生态’。”他解释,“我们不仅要研发硬件,更要构建包含技术标准、服务体系、文化认同的产业生态,让方太成为‘中国厨房文化的全球代言人’。”
诸永定的管理实践,始终围绕“创新驱动”与“文化共生”展开,形成独特的双螺旋发展模式。在方太研发中心,“用户痛点墙”是最醒目的存在。诸永定要求团队遵循 “需求深潜四步法”:沉浸式观察-矛盾拆解-技术翻译-极限验证。
这种方法论催生了一系列颠覆性产品:如针对开放式厨房设计的“低空近吸” 吸油烟机,针对母婴家庭的“独立蒸烤炸”一体机,针对食材保鲜需求的“微孔透湿保鲜”技术。“创新不是技术炫技,而是让用户在使用中感受‘被理解’的温暖。”他强调。
在方太,“事业经理人”的培养依托于独特的文化共生体系。价值观共振:通过“方太哲学必修课”,将“为了亿万家庭的幸福”使命融入员工职业规划,定期开展“文化践行者”评选,让价值观从口号变为行为准则;成长型组织:建立“双通道晋升体系”,技术岗与管理岗享有同等职业发展空间,设立“创新孵化基金”,鼓励员工自主发起前沿技术探索项目;精神性激励:除行业领先的薪酬外,设立“终身成就奖”“文化传承奖”等荣誉体系,员工入职满10年可获得“事业合伙人”称号,参与企业战略讨论。
“物质激励只能留住人,文化共鸣才能凝聚心。”诸永定举例,方太研发团队离职率长期低于3%,核心成员平均服务年限超15 年,“因为这里不是‘打工平台’,而是一群志同道合者共同奋斗的‘事业共同体’。”
针对宁波职业经理人“任期短、融入难”的痛点,诸永定提出“信任-价值” 双循环模型。以方太为例,在开放战略参与权方面,给予职业经理人“试错包容度”。方太在水槽洗碗机研发初期,曾经历37次方案推翻,茅忠群始终支持“按专业判断决策”。在“战略定力+执行韧性”方面,方太在30年间经历7次企业战略调整,却始终坚守“高端化、专业化、精品化”的主线。在文化土壤方面,方太构建了“传帮带”机制,推行“师徒制”,高管需亲自带教后备人才,将企业基因注入人才梯队。
“职业经理人需成为企业战略的‘稳定器’,而非短期业绩的‘投机者’。”正如诸永定所言,“宁波帮的‘帮宁波’精神,与职业经理人所需的‘共生文化’天然契合。”“当民企创始人愿意分享事业愿景,职业经理人愿意沉淀长期价值,宁波有望成为中国职业经理人最具成长力的‘生态雨林’。”诸永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