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医疗创始人陈云勤:做企业就是做“良心”事业
发布时间:2024-09-24 点击量:1789月22日晚间,戴维医疗公告称,公司创始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的陈云勤,因病医治无效于9月20日去世,享年82岁。
他是宁波市民营企业家协会创业导师。2017年,我们曾以“向老一代企业家致敬”的名义与他面对面,他告诉我们,他每天花费不超过50块钱。“早餐花五元,中餐吃一点粗粮,晚饭喝点稀粥。”
生活简单的陈云勤,却对慈善事业很热心。2015年7月,陈云勤和县慈善总会签订捐赠协议书,委托对方通过一家拍卖公司拍卖别墅,所得的1200万元善款定向捐赠给高塘岛乡新建卫生院。这也是当时象山慈善事业史上数目最大的单笔捐赠。
今天,我们重新刊发7年前的这篇采访稿,深切缅怀他和他所代表的那段激荡岁月,再次致敬他和他所代表的那段光辉岁月。
【创业大事记】
1958年,在象山液泵厂从事机电工作
1978年,在石浦区二轻公办从事供销工作
1983年,创办宁波医疗电子仪器厂,担任厂长
1992年,担任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
2009年,担任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渔业向来是象山石浦的“金字招牌”。但除了繁忙的渔港、皮肤黝黑的渔民和沿海的旅游景点,象山石浦还孕育了一家享誉全国的医疗器械企业和一位拥有坚韧品质、取得卓越成就的企业家。
创业几十年来,陈云勤经历了人生起起伏伏,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对创业的执着与坚守。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创业道路中酸甜苦辣个中滋味都化成了他最宝贵的阅历和财富,他也能够风轻云淡地将过去的往事慢慢述说。
1942年出生的陈云勤,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石浦海岛人。
早期,由于“出身成分不好”,陈云勤比很多人都少了一些机会。国营的单位,他进不去;自己做生意,又没有了家底,日子过得很苦。正是这样的苦日子磨练了陈云勤的意志力,也逼迫他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年出于生存的需要,陈云勤渴望挣脱穷苦的牢笼,因此不愿意放过人生中出现的一点机会。他待人勤恳,做事牢靠,因此广受赞誉,也由此得到了一个挂靠在集体单位的工作机会。
尽管只是“临时工”,但他十分珍视这次机遇。“我当时是阶级遗弃份子,所以不敢犯错误。那么多双眼睛都看着你,一有错处可能马上就会被举报。”因此,对待工作,他积极投入,不敢有半点马虎。然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他放弃了这个看上去比较稳当的饭碗。
当时单位里接到了一个单子,西安榆林那边有客户要定做总量价值二十几万的围边涤纶西装裤。结果裤子做好运了过去,款项却迟迟不来。于是领导派陈云勤去一探究竟,时逢过年,陈云勤简单收拾了下,独自北上追讨欠款。
几经辗转,陈云勤终于到达榆林,不料跟客户沟通了实际情况以后,事情的真想却让他傻了眼。“到了那边,他们的态度很好,向我解释说不是他们不给钱,而是我们的裤子给缝反了。”对于这样的差错,陈云勤感到无地自容。
这一趟奔波让陈云勤开始思索这种经商模式的出路。他想到当自己无法监督和把控产品质量的时候,这种“丢脸”的事情恐怕还会再发生,于是痛定思痛,决定自己办厂!
或许是因为宁波与上海历史以来形成的地缘亲情,当时的陈云勤,跑上海比较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观了上海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现瘫痪的残疾人大多患有肌肉萎缩症。当时有一种技术,可以通过用电刺激肌肉,帮助肌肉恢复收发,也就是“电疗”。陈云勤摸到了门道,从此做起了“电疗”所需的医疗器械。
1983年,他创办了宁波医疗电子仪器厂。当时改革开放有四五个年头了,生产队里已经实行“包干到户”,陈云勤花了五千多元,买了一个生产队空置的牛棚,约有六七百平方。他与工人们简单打扫了一下,就办起了一个简易的工厂。“当时老板是我,销售也是我,一穷二白,只能靠自己打拼,因此企业创立时很难。”由于那时候依旧在改革开放初期,政策还不够开放,个人办企业并不是很多,陈云勤依旧选择了挂靠单位。他的产品主要针对小儿麻痹症,并通过这个慢慢起家。
从宁波医疗电子仪器厂,发展到后来的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陈云勤用了将近10年时间。在这近10年的时间里,陈云勤熬过了最难熬的阶段,最终通过转型走向了成功。
“创业中最困难的时候,是1987年。”时逢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复杂交错的外部环境给陈云勤的医疗器械生意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当时我们经营困难,员工工资发不出,银行也没有给我们支持,而我们工厂也因为产品太过单一而发展受限。”回想这段“浑浑噩噩”的日子,陈云勤心有戚戚。
渴求绝处缝生的陈云勤又一次北上,这次他去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结果意外的收获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当时全国残联要采购大量的布料棉花,作为国家配件发放到所有残疾人机构。”陈云勤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把浙江地区的所需物料“盘下来”。
当时的这块“蛋糕”,为陈云勤的事业带来了巨大的转机。他也没有辜负机遇的这次馈赠,一干就是八九年。八九年的沉淀,陈云勤不仅积累了良好的信誉,还打通了浙江省卫生厅、计生委、妇联等一连串的渠道,就连全省的各个医疗站,他都游刃有余。
然而随着消息的逐渐散开,市场上逐渐多了许多仿冒产品。面对仿造,卫生厅的人也束手无策,表示“难以监管”。这给陈云勤本就利润面不大的生意带来了许多被动因素。这时,他遇到了贵人的“点拨”。
“当时,卫生厅有个人让我别做了,说这东西太低档,谁都可以做。我问他那该怎么办,他给我指了一条路,那就是做保育产品。”这一席话犹如醍醐灌顶,点醒了陈云勤。那时候,国际上已经有许多婴幼儿的医疗器械产品,但国内市场依然大量空白,思虑周详以后,陈云勤立即开始着手“转型”。
1990年,陈云勤拿到了批号,开始经营婴幼儿医疗器械产品,很快他发现了这个市场蕴藏的巨大前景。
1992年,陈云勤成立了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恰逢七部委联合发文,提出改变不科学的新生儿包裹方式。陈云勤敏锐地洞察到其中的商机,他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合作,拿下了浙江区域内规范襁褓的生产销售权,带领戴维医疗迈出了第一步。不久后,陈云勤又注意到浙江省卫生厅妇幼处提供的妇幼保健急救设备紧缺,于是开始涉足婴儿保育设备生产领域。他提出了“爱心无限,呵护生命最初”的企业宗旨,产品主打婴儿培养箱、婴儿辐射保暖台和新生儿黄疸治疗设备等。
随着事业的不断稳固深入,戴维医疗一路开疆辟土,扩资增建。公司于1996年通过了ISO9000体系认证,成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首批通过该项认证的五家企业之一,也是浙江省医疗器械行业第一家通过该认证的企业。
诚信共赢 “戴维”实现扩张
陈云勤的会议室里挂着两幅字,上书“创新领先 保质求量”“勤俭立业 和谐发展”,这是他经营戴维所恪守的几个准则,也就是他几十年创业经历中最主要的核心价值观:“诚信”和“共赢”。
作为一个宁波商人,陈云勤传承了“宁波帮”的一贯美德:以诚信为本,严守产品质量。在戴维几十年的医疗器械发展中,他把全部精力放在了产品的品牌与质量上。他说他生产的婴儿培养箱是造福人类、救死扶伤的,不能有一丝的马虎行为。“价格是自己谈的,客户给钱了,我们就一定要保证质量,不能因为价格便宜了就偷工减料。所有配件都要经过检验和筛选,配件如果不合格,整机也不会合格。”也正因他对质量的重视,戴维才成为了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领头羊。
“共赢”是陈云勤笃信的和谐发展观,也是戴维近二十年不断壮大的重要途径。
1996年,陈云勤通过招募全国代理商的方式实现了戴维医疗器械的销售扩张,由于他让利大方,戴维的订单纷至沓来。“可能对于代理商来说,一个单子他们赚的比我们还多,但共赢的原则下,他们只有挣了钱才会持续埋头干,这样我们的企业也才会发展得更好。”为了跟上暴涨的销售量,陈云勤将戴维的仓储从象山调整到了宁波,只要客户款项到帐,就立马发货。“我们是民营企业,特点就是灵活机动,我们要与其他国营企业抗衡,首先就要做到快人一步。”
改革开放以来,时代在变、市场在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变。在时代的洪流下,并非所有的事物都要积极改变才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生存下来。有些事,你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去执行,有些态度,你必须拼尽全力去坚守。
面对销售量的暴涨了,但陈云勤依然不放松质量问题,“生产医疗器械,就是生产良心”,因此他对产品质量线“严防死守”。为了进一步做到保质和安全,他建立了配套的售后服务,每年都要派驻人员到戴维销售范围覆盖的各个城市各个地区走访,进行后续跟踪,“机器要定时保养、检查和维修,做好售后服务,客户才能更放心。”直到如今,经过二十几年运维下来,戴维一直是这个模式,不曾改变。
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摇身一变成为国内最大的婴儿保育设备专业制造商、行业内第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戴维医疗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走出了自己的“康庄大道”。它跨越式的发展凸显了“创新领先、保质求量、勤俭创业、和谐发展”的宗旨——这也是陈云勤带给我们宁波企业家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医疗器械领域,向来是由高科技水平的发达国家主导,尤其是欧洲国家,其复杂严苛的检测体系主导着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而陈云勤,这个勤勤恳恳的宁波民营企业家,带着自己的医疗器械品牌闯进了国际大舞台,将中国的医疗器械领域水平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