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班OR再创业,甬商精神正在延续
发布时间:2024-11-27 点击量:197接班,意味着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前行,能够保持企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再创业,意味着从零开始,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创新空间。对于“创二代”来说,这既是一次人生的重要选择,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又蕴含机遇的十字路口。
就在前不久,宁波市“创业创新风云榜颁奖典礼”举行。连续举办了19年的“创业创新风云榜颁奖典礼”上,雅戈尔掌舵人李如成年年都未曾缺席,唯独今年他没有现身,而是由他的女儿、副董事长李寒穷首登领奖台。这是稳坐宁波“第一把交椅”的民企,释放出的交班信号。同为纳税大户的海天塑机集团,也首次派出三代接班人张斌亮相。
大部分宁波企业选择的交班模式都属于子承父业式,这也是源于中国人子承父业的传统文化观念。在交接班过程中,第一代为第二代交接班打好基础,建好高层管理团队,将第二代放到集团多个部门进行轮岗,为今后顺利接班做好铺垫。
如果第一代企业创始人有多个子女,往往会成立家族委员会,从战略和制度上保障家族的延续,调节家族成员之间的冲突。一般将家族各子女放在集团各重要部门进行锻炼考察,从中选取最适合的接班人。比如,华翔集团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分别由创始人周辞美的两个儿子掌舵,其中华众车载由哥哥周敏峰执掌,华翔电子由弟弟周晓峰接任“掌门人”。
在宁波环山铁路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叶伟盛看来:“我们两代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完全不同,两代人的观念也自然不同。”在他看来,自己出生于改革开放年代,经历过比较艰苦的创业,但现在的孩子出生就衣食无忧,当然他们面临的诱惑也会更多。“尽管想法会不一致,但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都想将企业发扬光大。”
宁波历来有重商传统,结合儒家文化、浙东传统商业文化和特有的海洋文化,这片土地诞育了“敢于开拓,勇立潮头”的文化传统。对于子女是“接班还是再创业”的话题,宁波市大车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能秀表示,自己的儿子刚刚大学毕业,就让他在企业中锻炼,希望儿子未来可以顺利接上班。这或许,也是大部分父辈企业家们的共同心愿。
据统计,宁波第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平均年龄已达63.5岁;未来5年,将有80%的企业进入交接班阶段,其中95%将选择代际传承。
宁波年轻的“创二代”们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大多具有海外留学背景,视野更为开阔、思想更为新潮、个性也更为鲜明。在接管企业过程中,也容易与第一代创始人、上一辈元老产生分歧,缺少让企业员工信服的个人管理权威和认同感。
2024年新年期间,翁氏家族庆祝翁振涛创办的千普科技成立30周年。在求学、性格、志向方面,翁之旦和翁振涛父子二人似乎一脉相承:毕业于浙江大学液压专业,个性沉稳,对公司的战略眼光一致。翁之旦2010年毕业回厂后,同父亲商量决定,公司应在液压阀领域拓展中高端市场,便开始带领新产品与高新技术的研发。翁之旦坦言,自己能够顺利接班,也离不开父母的提早放权与铺路。
宁波南铂集团副董事长马徐斌在回顾自己接班经历时坦言,“从我读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开始,到2011年留学归来接手南铂一号,再到2014年当上南铂玫瑰园董事长,我的人生轨迹就已经被设定好了,就是要回来接班。”在他看来,“接班和创业并不矛盾,但最大的感触是父辈们的保护欲尽量不要太强。”
飞龙家电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王乾科见证了飞龙集团从辉煌到转折到再起飞的过程,因为懂得了父亲对家电产业的执着,他在企业最低谷的时候选择加入飞龙,和父亲一同重新出发,贡献年轻人的力量。“当时我和父亲统一了思想,回来后父亲也为我指明了电商这个方向,随后父亲带我一起共同创业,又在步入正轨后充分放权,如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王乾科坦言,无论是接班还是再创业,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996年,茅理翔与儿子茅忠群共创方太集团,放弃了低毛利的点火枪行业,进军油烟机行业,做起高端厨电品牌。在“创业式传承”中渐渐交权的茅理翔,自 2000年起四处奔波授课,并于2006年创办了家业长青学校,一讲便是近20年。
“成功的传承一般都是成功的转型。”茅理翔说道,谈及传承的本质,他认为:“传承是两代人共同的使命,企业家精神是最首要的传承内容。”
前段时间,娃哈哈的“宫斗”风波再次将一众企二代推至风口浪尖。国内民营发展四十多年,随着初代创业者的老去、退隐、饮马河边,接班的企二代正一步步走向台前。 在内部,他们需要面临老一派的质疑与审视;在市场上,磨砺与淘汰并存;在外界的目光里,企二代所迎来的冷水远大于掌声……“二代”接班,价值几何?这是一则关于传承与生死的故事,数据显示,已有200万家族企业在第二代传承中消亡。 而宗馥莉作为一众企二代的缩影,正为国内家族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走向。 “接班人的意愿非常重要,个体的特质和能力适不适合接班,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其次,在接班和传承过程中要做好计划和路径。当然,父辈帮带也很重要,支持成长,学会放手。”浙江万里学院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博士、副教授陈东华认为,“接班在创新,在升级,在延伸,产业和模式也都在发生变化,所以每家企业的接班过程都是不一样的。企业家们眼光要独到,要抓住赛道和机会,这也是作为接班人需要的特质。” 在民营企业的新老传承过程中,找到传承人只是第一步,两代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则是新的问题。 “新生代多数有海外留学背景,普遍面临中西融合、两代融合,以及与社会和企业融合的难题,在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知识结构、经验阅历甚至思维方式无法适应。”方太学校执行校长高旭升表示,他们最主要的心理诉求是“希望构建两代平等的人格互动模式”。 对于广大的“二代”们而言,接班不仅仅是一个身份的转变,更是一次责任的传承。“无论是接班,还是再创业,其实都是甬商精神的延续。”正如甬商公共服务平台主任曹云所说,“在接班过程中,他们要学习父辈们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在创业过程中,他们要学习不断推陈出新,力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论哪种形式,他们都要积极探索创新的道路,来担负起父辈们的期许与企业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