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管理
联系我们
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致电

0574-87189651

或给我们留言
管理故事
您的位置:首页 > 品牌管理 > 管理故事

何享健:企业家是解决问题的人,不是抱怨的人,从瓶盖厂到全球3000亿帝国

发布时间:2025-05-13  点击量:8

1978年冬天,广东顺德一间不足50平米的塑料瓶盖作坊里,何享健看着堆在角落里卖不出去的产品,狠狠地吸了一口劣质香烟——“这玩意,真能干出个未来吗?”

没人相信,这个靠瓶盖起家的“乡镇企业小老板”,日后会做出一个营收超3000亿、收购德国库卡、冲出全球的美的集团。

他自己也不确定。

但他确定一件事:“不管多难,问题只能解决,不能躲。”

在当下这个制造业“内卷”到极致的时代,家电行业早已不是当年的蓝海。美的、格力、海尔的竞争,已经从价格战打到了全球供应链和智能制造的深水区。

而就在大家还在讨论“制造业寒冬”的时候,美的却悄悄完成了从“家电厂”到“全球科技制造集团”的跨越,2024年营收突破3412亿,净利润超300亿,市值稳居中国制造业第一阵营。

但世人只看到结果,没人记得,何享健是怎么从一个乡镇电工、作坊老板,一路熬过无数“炸雷”,把美的活成了全球样本。

何享健,1942年生于广东顺德农村。年轻时做过电工,懂点电器修理。1970年代末,在顺德北滘镇开了一个小作坊,最初做塑料瓶盖,后来转型做电风扇。

他不是高学历创业者,也不是资本加持的幸运儿。

他的起点,是最典型的中国式“白手起家”:没有资源、没有背景、没有人脉,只有一股不服输的劲。

何享健的创业历程,每一关都像“死局”,却都被他硬生生的闯了出来。


1980年,美的刚刚成立,主要做电风扇。第一年,生产了几千台,市场却根本打不开。

库存堆积,现金断流,工人工资发不出。

当时的合伙人建议砍掉工人,压缩生产。何享健却做了个“反常”的决定:带着样品,骑着摩托,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跑,主动找经销商谈合作、谈分销、谈赊账。

“那年几乎没在家住过,晚上睡小旅馆,白天推销电风扇,别人一个电话都不接,我一个月打了700多个。

终于,靠着拼命跑市场,库存清了,资金回笼了。第一次“差点死”,他靠“脸皮厚”和“命不要”的劲头扛过来了。


随着生意渐好,合伙人开始对利润分配起了争执。

“有人开始做副业,有人想把利润拿走不再投产,有人甚至偷偷接私单。”何享健说,那是他第一次体会到“兄弟变仇人”的滋味。

他没闹,也没吵,而是果断清退不合拍的合伙人,亲自出资回购股份,重新确立公司控制权。

“创业合伙人,不是讲感情,是讲方向和规则。”

这一刀砍下去,美的损失不小,但赢得了控制权和统一方向,从此走上规范化道路。


1990年代,美的开始从电风扇向空调、冰箱扩张。一时间,生产线不断上马,员工人数暴涨,年销售翻番。

但好景不长:产品线过多、库存积压、管理混乱、人才流失。1996年,美的出现了严重的亏损苗头。

“那是我最想放弃的一次。”何享健说,他每天晚上都睡不着,白天还要装作正常开会。

最后,他决定砍掉不盈利业务,全面引入外部职业经理人,进行股份制改革。

这是一次彻底的自我革命:从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


2000年后,美的开始海外扩张,但初期并不顺利。2008年金融危机,海外市场崩盘,美的出口订单暴跌,甚至一度传出“美的被某外资集团收购”的传言。

何享健顶住压力,坚持自主品牌出海,不做代工、不走捷径。

他砸下重金收购东芝白电、意大利Clivet、德国库卡,一步步建立起全球供应链和技术壁垒。

“我们不做中国制造,我们做全球制造。”

这时候的美的,已经不是当年的电风扇厂,而是一个横跨智能制造、机器人、家电、暖通的巨无霸。


2012年,何享健做了一个震撼行业的决定:辞去董事长职务,彻底退出日常管理,交棒方洪波

在中国企业家普遍“放不了权”的环境下,他的这一决定被很多人称为“何氏奇迹”。

“创始人最大的责任,不是一直坐在位置上,而是让公司不依赖你也能活下去。”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对的。方洪波带领美的完成了从制造企业到全球科技集团的蜕变,市值从600亿飙升至超4000亿。

何享健真正实现了“企业脱胎换骨”,而他自己也转型为战略顾问、投资人、公益人。

经验总结:创业不是拼命,是拼认知系统

何享健有一句话广为流传:

“企业要能活下来,先要学会‘让利’,然后才谈盈利。”

这句话,背后是他的“经营哲学”:不做贪婪的企业,要做长期主义者

他认为,中国很多创业者一开始就想着“融资、赚钱、套现”,但真正的企业家,是不断解决问题、建立系统的人。

以前靠胆子、苦干,现在靠系统、认知。

 

企业不是比谁跑得快,是比谁活得久。

复北智库参谋点评:从“问题堆”里爬出来的企业家,才是真的硬核

我们太习惯“成功学”里的神话,讲得太多“柳暗花明”,讲得太少“血雨腥风”。

但何享健的故事,是典型的“泥地里打滚、问题堆里爬出来”的创业实录。

他没有一夜暴富,没有背景光环,也从不自诩“战略大师”。

他的核心能力,只有一个词:“解决问题”。

我们总结3条,送给正在创业路上的你:

  • 现金流永远是第一生命线,别被虚假增长冲昏头。

  • 合伙人机制必须早定规则、讲清退出路径,别等翻脸才想合同。

  • 创始人必须有“放权”的胆识,才能让企业活得久。

创业没有神话,每一步都得自己扛。

 

但只要你扛得住、扛得起,你也能像何享健一样,从50平米的瓶盖厂,走到全球的舞台。

Responsive image

热线电话

0574-8718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