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丝印学徒到行业破局者:一位热转印匠人的20年环保长征
发布时间:2025-05-13 点击量:8 2000年的东莞国祥印刷厂车间,弥漫着香蕉水刺鼻的气味。19岁的陈明远戴着双层棉纱口罩,手指被丝网印刷机的油墨染得青黑。这位中专财会专业毕业生误打误撞进入的行业,正经历着中国制造业狂飙突进的黄金年代——他操作的自动丝印机,每天吐出数千片运动鞋鞋舌标签,油性油墨在聚酯膜上凝固成工业文明的图腾。 “那时候工人下工就像移动的化学试剂瓶。”二十年后,在宁波鄞州智能工厂的落地窗前,陈明远摩挲着当年的工作日志。发黄的纸页记录着那个时代的悖论:服装热转印标签技术取代传统缝制标签的产业升级背后,是工人们用健康为代价的隐秘成本。2004年的某个深夜,当他发现徒弟因长期接触溶剂苯中毒后导致精神性疾病后,笔记本上多出一行潦草的字迹:“总该有更干净的方式。” 命运的齿轮在2005年10月悄然转动。全球标签巨头艾利丹尼森(其产品是阿迪达斯、耐克等知名品牌的指定服装标签产品供应商)在广东南沙筹建中国首个服装热转印标签生产基地,一通邀请电话将这个丝印机长推向技术革命的潮头。 在美资企业的十二年,他像块海绵般汲取着跨国公司的技术养分:和艾利美国的研发团队一起创建一个新的部门,一起制定所有的生产标准,生产线从一条到三条到六条一直到12条三班倒,产品从热固热转印到纯水性热转印,业务在增长,产品在升级,当然个人也需要成长,与美国化学博士团队共同制定238项生产标准,参与创建水性油墨替代方案,甚至在电大课堂啃下《高分子材料学》。2013年为某国际运动品牌开发全球第一款纯水性鞋垫热转印标签时时,他连续72小时监控热压温度曲线,最终将产品耐洗次数从30次提升至50次。“那时候我才明白,匠人精神不是埋头苦干,而是建立系统性技术认知。”付出是会有回报的,他的职位也从当初入职的领班到生产主管再到高级项目主管。 2016年的广州盛夏,陈明远站在宝绅科技集团车间,鼻腔瞬间被记忆中的溶剂味刺痛。这家全球最大鞋类标签供应商仍在沿用世纪初的油性工艺,防毒面具与排气扇的轰鸣构成荒诞的产业图景。当公司要求他组建水性环保标签部门时,这个素来温和的技术派露出了狼性:“给我三个月,还你一条零排放生产线。”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他发现把艾利公司的类似产品生产线和原材料照搬过来是最简单的方案,但是,这些都买不到!必须从零开始,用现有的生产设备先测试国内定制的原材料,实验完成再定制适合生产的设备,一切太顺利,两个月的时间新车间就可以投入生产:“这时候我才发现以前在美资公司负责生产管理时参与制定时参与制定的各种生产标准和工艺时的过程其实就是基于对技术详细分解的过程,热固热转印也好,纯水性热转印也好,其实掌握了原理就都很简单。而这得益于他长期的持续学习与对技术的钻研。后续新部门又陆续成功为李宁开发了用于高弹面料运动衣服的左下腰内的纯水性环保热转印标签,还有为Under Armour(安德玛)女款鞋开发的全球第一款纯水性热转印鞋垫标签”。 而真正的技术觉醒却来自场意外。某日,前艾利同事的求救电话揭开行业残酷真相——带着全套美式秘方的创业团队,因测试标准错误导致产品全部失效。在东莞某间挂着《绝命毒师》海报的实验室里,陈明远像法医解剖尸体般拆解失败案例,最终发现症结在于胶水与油墨的分子级排斥。“所谓技术壁垒,不过是基础原理的系统解构。”这场救援行动催生出两个颠覆性产品:为李宁研发的高弹面料水性标签拉伸率在高强度水性性能测试后还能超过30%,给安德玛定制的鞋垫标签实现全球首款纯水性环保工艺。 在他去到一些有做热转印产品的工厂参观结果发现都是在使用油性材料生产,没有碰到一家使用纯水性油墨和胶水生产热转印标签的工厂,而油性热转印标签工厂的生产现场因为不环保材料及刺激性气体对工人及用户均不友好,且我们国内至今还没有服装热转印标签国家标准,但水性环保标签逐步取代油性标签是一个时代的趋势,这个时候他想他应该自己做些什么了,2019年底,受朋友之邀开始创业-做最环保的纯水性热转印产品。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客户,实现自己的事业抱负,2019年寒冬,42岁的陈明远抵押房产在武汉创办武汉丽宝时服装辅料有限公司。这个被同行讥讽为“技术洁癖者”的创业者对服装纯水性标签产品继续进行的研发的迭代升级,并成功研发了无胶水边纯水性环保热转印标签产品,同时他结合自己对技术路线的理解,对传统油性标签生产设备进行二次研发与更新,独立研发了多代自动化流水线,实现了人工的大量节约。2021年他更毅然将工厂从武汉整体搬迁到宁波。 他在宁波工厂立下三条军规: 所有原料必须符合环保标准 拒绝任何含苯类溶剂的订单 全程按OEKO-TEX STANDRAD 100婴幼儿级安全标准实施生产 他的工厂让我们彻底颠覆了对于传统服装标签工厂的认知,进入其中,没有一丝异味,其核心原料油墨均为水性环保且可溶于水,当首条自主研发的智能产线投产时,工人们惊异地发现,厂长办公室的监测屏实时跳动着VOC排放数据——0.02mg/m³,优于欧盟标准三倍。更令业界震动的是,这个“较真狂”竟将婴儿啃咬测试纳入企业标准:用机械臂夹着标签反复摩擦,显微镜下的纤维变化要精确到微米级,要耐磨上千次。“我们要做的不是替代油性工艺,而是重构行业价值标准。” 而同样让人佩服的是这家工厂居然没有销售部门,他的订单基本来自于做油行标签同行的推荐(因客户指定需要获得OEKO-TEX Standard 100认证的纯水性服装热转印标签)、来自于服装烫标工厂的推荐(他的水性环保标签的烫标时间比普通标签压烫效率高一倍,且所需温度更低,这样对面料更友好,更节能,而工厂是计件的)及客户的口碑。而从设计到制版、油墨调配、印刷、自动分割等全套制造流程均可在工厂内快速实现,同时具备了针对客户不同要求、不同面料及不同功能研发针对性配方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其在为宁波某知名品牌的服务过程中,因为质量稳定,导致该集团为其专门修改了供应商规则,从三家供应商改为其独家提供服务,由集团统一下单,根据计划分发到各个代工厂,并由集团统一结算,这样有效规避了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失控。 目前,丽宝仕的企业标准已获批升级为省级团体标准,正在与中国服装协会联系准备申请升级为行业标准,同时有两个发明专利正在审批中,有6个实用新型专利被证实受理,开发了系列功能性的热转印标签,如耐洗耐磨标签(适应内衣与运动服饰多次洗涤的要求)、柔软无感标签(避免对敏感肌肤的摩擦)、耐高温热转印标签、仿硅胶热转印标签,同时也在研发下一代的智能标签(如数码可追溯标签产品、集成温感变色标签、照片级纯水性烫画产品等),市场用订单投出了信任票:注重产品可持续和安全性的宁波多家知名品牌采用了丽宝仕的纯水性环保热转印标签,原先大量采用油性热转印的企业现在开始逐步使用更加环保的水性热转印标签。 更深远的影响在产业上游显现:许多之前生产油性油墨的厂家转而生产水性油墨和浆料,更多的热转印烫画生产厂家开始投入到水性产品的开发中;他呼吁更多的服装品牌来使用纯水性环保热转印标签来替代非环保的油性热转印标签。而在成本上,他通过设备自动化改造,在使用环保水性油墨及其他高档材料情况下,已将单位成本降低到比油性标签更低。 站在智能工厂顶楼,这位匠人指着远处集装箱码头说:“每个运往欧洲的货柜里,有我们的环保标签。它们贴在衣服上或许只有指甲盖大小,但聚在一起,就是中国制造向世界递交的绿色名片。”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车间里植物色素烫画膜的生产线正轻声嗡鸣,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草木清香。而我也经常跟他说,他最大的价值并非单纯制造环保标签产品,而是为高端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标签产品研发及如何用他掌握的工艺、配方、自动化全套设备去改变目前的行业,为环保及行业从业者的健康做出更大贡献。总之,他与他的创业公司真正价值不仅仅是产品本身,发展潜力巨大,目前也有多家投资机构有意投资。 从油墨刺鼻的车间到草木清香的智能工厂,陈明远用二十四年走完一场产业救赎之路。他的故事揭示了一个质朴的商业真理:真正的匠人精神从不是孤芳自赏的技艺炫耀,而是将执着转化为可复制的系统能力。当每枚环保标签承载着0.0001克的减排承诺,当行业标准成为技术创新的脚手架,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那些在微观尺度上较真的人,终将重塑宏观世界的运行规则。 本文所述技术参数均由企业授权发布,主人公为化名